世界电子

高血压的检测和治疗

世界網絡www.linkwan.com 創辦人 林和安

1975年球高血压人口为五亿九千四百万人,2015年高血压人口增加至十一亿人,增加至两倍。专家学者表示高血压是脑中风与心脏病最重要之危险因数,每年全球约750万人口因高血压而死亡。高血压是指血压持续处于高水准的一种慢性疾病。

高血压是什么

高血压指人体在休息状态下,经多次测量,上压及下压持续位于140(上压)/90(下压)毫米水银柱或以上。

 

收缩压(上压)

舒张压(下压)

正常

低于120

低于80

前期高血压

120 -139

80 – 89

高血压

高于140

高于90

血压高的原因是全身的小血管收缩,以致阻力增加,血液需要更高压力始能推动回圈,便是高血压。本文将介绍高血压的一些基本知识与相关康复仪器,期望通过将传统医学与创新科技相结合,让高血压病友能够尽早康复。

高血压及预防

超过90%的高血压个案无法确定明确的病因。这些个案均诊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少数病人可被确定病因,这些继高发性高血压病因包括肾病、内分泌疾病和某些药物等。高血压患者须定期量血压,随时注意血压之变化,至少两星期一次最好于早上起床空腹且心情放松时测量。对于饮食调整:烟、酒、浓茶、咖啡、盐份等刺激物都应节制,避免身体过劳,运动过度及精神紧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有充份的睡眠与休息,每日排便,预防便秘,三餐定食定量,勿暴饮暴食,保持营养之均衡,改善微循环障碍,血管自然通畅血压自然降低。

高血压的生物能疗法

生物能疗法是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物理疗法。西元前希腊时代,已有用电场来治疗疾病记录,1752年美国富兰克林即开始用电场治疗关节类疾病。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生物电能在治疗方式及安全性能均得到了巨大的改进,诞生出了高周波、低周波、负电位、远红外线、声波、光波等多种形式的安全治疗方式。同时,治疗疾病的器材也逐渐变多,在保健预防和辅助治疗方面均有一定的功效,是代替药物的绿色现代疗法。为什么生物能能够治疗高血压呢?这要从现代人体经络学说起。

人体细胞电位和经络电通道

成年人全身约有60万亿个细胞,细胞的平均直径在10-20微米之间,所有细胞都有一个细胞核,是调节细胞作用的中心。从生物电的角度来说每个细胞相当一个电容器,因为200余种细胞细胞膜电位均是不一样的,从-9mv至-90mv不等,细胞具有正电荷与负电荷,比例正2比负8。各种组织细胞产生生物电能能力不同,有多有少,心肌细胞膜、骨骼肌细胞膜、神经细胞膜,它们是最高的是-90mV(毫伏) ,神经细胞膜-70mV(毫伏) ,平滑肌细胞膜是-55mv(毫伏) 等 。

clip_image002[1]

图一:人体细胞

人体组织细胞进行各种生理活动除了要有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给,主要恢复细胞膜酶活性化,促进ATP(能量) 合成机能提高,

才可使细胞进行新陈代谢增强。ATP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和进行各种活动的原材料,它可以转化成化学能、机械能、声能、热能和生物电能。其中生物电能含量最多。所有细胞膜铺平了有十几个篮球场大小,这么巨大的平行板电容器每时每刻进行充电和放电,所产生的生物电能含量是巨大的,这么巨大的生物电能在人体内会产生明显的生理学意义。

clip_image004[1]

图二:细胞膜如平行板电容器

细胞膜就是一个充了电的电容器或者是一个小小的“微型发电机”。人体从宏观到微观,甚至于一个蛋白质分子或基因片段,它们内环境生物电能处于稳态,就是容积电场强度的稳定,容积电场强度的稳定就是生物电磁效应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因为生物能疗法可产生大量活性负离子,使细胞膜的间隙通透性增加,促进钙、钠、氯、钾等离子通过细胞膜膜间隙进行离子交换,及代谢废物的排出。

商振德教授从事生物电能研究20余年实践,一直从事用现代科学理论来解释中医、针灸经络理论的研究工作。电生理学、生物电磁学、蛋白质物理学等等实验成果最终揭示出中医所讲的“气”的本质就是机体所蕴含的“生物电能”,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支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科学家测试:在人体表经络线上电阻比邻近肌肉小,实际上经络就是人体的生物电系统。人体神经好比有形的网络线, 经络好比WiFi,予人无形感觉。

穴位的本质就是人体神经发出分支后及伴随血管形成神经血管束,进入各种组织的接点,中医所讲的经络系统就是人体生物电能循环传导系统。用现代科学理论解释中医针灸经络和中医基础理论,完全可以从分子水准、细胞水准、组织水准、脏器和系统整体水准,将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经络解释的清清楚楚。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是气不通,血不通,气滞则血瘀,不通为万病之根源。为什么气不通,主要是生物电不通,植物神经不能顺利指挥各组织器官,脏腑的气血运行不畅,新陈代谢不好,所以就慢慢生病了。高血压实质反应人体细胞电位不平衡。

内环境生物电能稳态

在生理学有一个概念,即“内环境稳态”是生理学中最为重要的基本概念,是维持机体内各个组织器官进行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内环境生物电能稳态是指大到整体、系统和组织脏器,小到细胞膜、细胞核甚至每一个蛋白质分子都蕴含一定量生物电能,而且它们单位体积内所蕴含的生物电能含量要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其 “容积电场强度”的正常与否,反映出对组织细胞生物电磁效应是否正常,反映出组织细胞活性或状态的正常与否。

中医研究的是“功能状态”即“能量状态”机体内的各种功能是处于亢进或处于抑制;是处于精力充沛的饱满状态,还是处于疲劳过度状态;功能反映组织细胞内生物电能高低含量。含量的高、低反映出它们的功能状态。组织器官蕴含的能量不足将出现中医所讲的“虚证、寒证”;能量过剩出现“热证、实证”。西医研究的是“内容状态” 即“器官状态”:即机体内的各种组织病变,是结果不是病因!所有内源性疾病都是先状态稳态失衡,后内容稳态的失衡。例如控制住癌变组织的“生物电能稳态”平衡点不再下降或改善癌变组织的“气虚”某程度就能控制住癌变组织生长速度。

中医经络就是中医的解剖,人体内所有组织脏器、组织细胞能够功能的一致性、协调性的建立就是由经络系统完成的。

西医是以组织脏器间功能内容为基础的“系统”关系;中医是以组织脏器能量往来关系为基础的“体系”关系。

西医研究“内容”即器官功能系统;注重微观。中医抓住“状态” 即能量往来,阴阳平衡;注重宏观体系。可以归纳起来讲:西医讲形,器官功能,医已病,中医讲势,能量平衡,医未病。

西医的研究空白恰恰是中医最为精华的部份,只有中西医融合为一体,世界医学才是一个完整医学体系。

血压计原理和结构

科技改变生活!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健康产品进入到我们的生活,随时为我们的健康提供各种参考数据。电子血压计的出现,就是为了让高血压患者更好的监测自己的血压,以便对生活及运动做出相应的调整。

clip_image006

图三:家用血压计

一、什么是电子血压计

血压是指血液流经血管壁时的压力,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血压有两种,一是收缩压:是当心脏收缩将血液打到血管所测得的血压,另一是舒张压:是心脏在不收缩所测得的压力。测量血压,可以推测心脏及血管的机能。对于患有高血压的朋友,血压问题更值得关注,及时测量血压,不但有利于调整身体,也能及时避免高血压并发症对身体的伤害。但是每次都到医院进行测量也是比较麻烦的事情,这种情况很多人都会选择在家里准备一个家用智慧电子血压计,这样就方便了随时测量血压。

电子血压计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与血压间接测量原理进行血压测量的医疗设备。目前血压计大致上可分为两种:一是水银式血压计,其优点为数值稳定,其缺点为无法一个人自行操作,必须专业医护人员操作,且肉眼观察误差极大,主观性强,体积较大不易携带。二是电子式血压计,其优点为:使用简易,可一人独自操作;测量值便于记录,体积轻巧便于携带。电子血压计有臂式、腕式之分;电子血压计已经成为家庭自测血压的主要工具,并逐渐被用于医院等医疗机构。

目前市场上还出现了智慧电子血压计,智能电子血压计是指具备智能加压的血压计。智慧加压就是指电子血压计在加压过程中,会预先对测量者的收缩压进行一次粗略的判断,从而决定最终需要加至的压力值,通常压力值会加至测量者收缩压的+30mmHg左右。智慧加压技术主要用于第三代电子血压计。

二、电子血压计的原理

电子血压计采用传感器采集脉搏信号,测量高压、低压值,灵敏度高,且其工作不受外界声音等因素干扰,克服了水银血压计操作专业性强、不易携带等缺点。电子血压计基于示波法(也叫振荡法),首先把袖带捆在手臂上,对袖带自动充气,到一定压力后停止加压,开始放气,当气压到一定程度,血流就能通过血管,且有一定的振荡波,振荡波通过气管传播到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能实时检测到所测袖带内的压力及波动。逐渐放气,振荡波越来越大。再放气由于袖带与手臂的接触越松,因此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压力及波动越来越小。选择波动最大的时刻为参考点,以这点为基础,前后寻找到收缩压与舒张压波动点,而波动最高的点所对应的压力为平均压。

三、电子血压计系统结构

下面,我们用一款以LM3S1138为控制器的电子血压计为例,进行系统结构分析。电子血压计系统硬体主要包括:控制器、气泵、滤波放大电路、报警电路、存储模块、键盘模块及液晶显示模块等。气动电路主要完成对外界施加压力的控制及压力信号数据的采集;放大滤波电路主要完成从混合血压信号中滤出脉搏信号,并对脉搏信号进行放大;存储模块主要用于测量记录的存储;报警电路用于异常情况下的声光报警提示;显示模块用于显示血压测量数据及血压历史记录;键盘模块用于系统设置参数的输入。

clip_image008

图四:血压计方框图

气动电路由袖带、气泵、压力传感器和放气阀构成,它们构成一个四联通的结构。压力传感器输出的两路信号分别与主控制器两路A/D相接,完成静压信号和脉搏信号的测量; 气泵和放气阀由主控制器经驱动晶片直接控制,完成测量时候的充放气。

从压力传感器出来的信号是脉搏信号和静压信号的混合信号,还夹杂着来自外界的高频干扰和直流或低频份量。静压信号属低频信号,频率小于或等于0.04Hz,脉搏信号频率一般约为1Hz。虽然所选的压力传感器具有放大功能,但是对脉搏振荡信号的放大有限,因此主要是静压信号。

clip_image010

图五:滤波放大电路

将混合信号分为两部分接入控制器,一路直接连接A/D转换器进行模/数转换,得到静压信号数据; 另一路通过带通滤波放大电路后进行模/数转换,得到放大的脉搏信号数据。

四、电子血压计工作流程

血压测量模式下, 完成血压的测量显示, 并对测得的血压数据进行分析, 若有异常( 血压偏高、血压偏低、心率较慢、心率较快、错误测量等) ,立即进行报警提示。

示波法血压测量没有完善的理论推导, 使得特征点的确定只能依赖采集样本的统计归纳, 因而示波法测量血压是基于统计的方法, 有一定的离散性。数据处理过程主要包括滤波处理、心跳周期的计算、平均压力位置的确定、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计算4 个重要部分。

clip_image012

图六:电子血压计工作流程

示波法的判断依据是通过大量的人群实验由统计学方法给出,因此这种测量方法必将造成部分人群的测量误差,有时误差可达几十毫米汞柱。据统计,示波法只适用于70%的人群,对另外30%的人群,误差较大。对于同一个人,示波法有时候准确,有时候误差较大。

量血压注意事项

量血压前30分钟不要做运动,也不要吸菸、喝咖啡、喝茶等刺激性饮品,量血压前5至10分钟,要安静休息,保持身心舒畅。准备量血压时,手臂的衣袖不可过紧或过厚,尽量脱下外套,或者卷起一边袖。量血压时,不要说话和交叉双腿。环臂带要和心脏一样高,位置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测量值不准确。如果对测量血压值有怀疑,你可量多一次。两次量度之间应休息最少5分钟,然后将两次结果比较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应选择在每天同一时间量血压,并且在血压记录册写上血压值方便覆诊时供医生参考。

全方位生物能经络通人体充电功能

clip_image014

图七:新型生物能经络通

新一代生物能经络通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革新,覆盖七脉轮频率范围与十二经络的频率,可调双频经调制后输出。对生物能强化细胞及经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生物能经络通开机默认7.83Hz (地球频率)及432Hz(宇宙频率)两组频率,两组频率叠加互调,通过功率放大器以驱动各种换能器, 例如磁场线圈、远红外光、次声波、电能等组合进行细胞频率共振疗法。高低两组频率独立可调:A组低端0.5~30Hz(脑电波范围) 、B组 高端由30~1000Hz (覆盖七脉轮频率范围) 。除原有磁能、光能、声能、动能外,今次新增生物能电场对脚底、手掌进行养生。生物能电场推荐每次使用5到10分钟, 停20-30分钟再用。 面板有控制开关。此生物能电场的增设主要配合商教授提出生物能电场理论实验作尝试。原有磁能、光能、声能、动能功能推荐每次使用10到15分钟, 停20-30分钟再用,使用者可根据实践灵活应用。

生物能经络通过多方位换能器对十二经络配合生物能陶瓷贴片进行共振充电加强疗效。对细胞电能含量较低进行生物能传导共振充电,保健身体内组织细胞生物电能恢复稳态,对疾病预防与治疗,达到精准医疗。

高血压病例

李先生 69岁,高血压病历六年,食用降血压药 Valtensin Tables 80mg, 但血压(Bp)一直在160/98mmHg范围左右。在使用生物能经络通对细胞共振充电后,血压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李先生用生物能经络通调理时脉率为72次/分,根据王唯工教授大作《气的乐章》共振脉搏频谱分析,采用3.6Hz 对脾经,7.2Hz对胆经,10.8Hz对三焦经分别进行共振充电。同时LED选择绿光照射,每次对脚底照射20~30分钟,手掌照射10~20分钟。同时可采用外接换能器,选择磁能、光能, 次声波辅助对风池穴、神门穴进行5~10钟共振充电。 每周2-3次。1个月后,血压(Bp)回落至135/95mmHg左右,3个月后血压(Bp) 大约在130/90mmHg,6个月后降压药基本停药,血压稳定。在血压(Bp) 大约在125/85mmHg时,仍需每周进行1至2次生物能共振充电。此个案仅供参考,在调理期间请勿随意停药, 调理期间高血压有好转,在谘询医生后才可逐步减药。调理过程中要注意饮食、休息,保持适当运动与良好的心态,可促进身体更快恢复健康。在使用生物能经络通期间,若配合生物能陶瓷贴片在经络上使用,可加强仪器治疗效果。

clip_image016

图八:生物能经络通配合生物能陶瓷贴片强仪器治疗效果

clip_image018[1]

图九:生物能经络通电能经手掌养生示范

clip_image020

图十:七脉轮与频率

希望电子工作者与医学界朋友共同建立合作桥梁,为中西医科学化融合路程尽一份绵力。本文得知名养生专家吕彦锋医师指导,特此致谢。


关闭窗口